二战那会儿,欧洲大陆上炮火连天,打得不可开交,可西班牙这家伙却像只老练的狐狸,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玩得游刃有余。他们那个法西斯政府,虽然是被纳粹德国给扶上台的,但人家既不跟着希特勒的军队去冲锋陷阵,也不站到反法西斯那边去。相反,他们还打着“中立”的旗号,从战争中捞了不少好处。说到这儿,你肯定好奇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参战的大国”,到底在干啥呢?
战后困境:没钱再打仗内战结束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片废墟,还有深深的伤痛和无尽的困境。人们发现,这场残酷的战争已经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穷得连仗都打不起了。曾经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现在变得满目疮痍,一片荒凉。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耗尽了他们的财富。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战斗的士兵们,现在却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困境。他们没有了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再拿起武器去打仗了。政府也陷入了财政危机。战争让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税收大幅下降,而战争开支却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国家的财政资源。政府连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再投入巨资去发动新的战争了。人们开始反思这场战争的意义。他们发现,战争并没有带来胜利和荣耀,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他们开始渴望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内战余波带来的困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才能让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和富强。
1939年,西班牙结束了长达三年残酷的内战。这场冲突让全国七成以上的房屋化为废墟,导致上百万人失去了生命,经济水平也大幅回落,只相当于1929年的72.3%。到了1940年,西班牙的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减少了42%,马铃薯的产量也减少了26%。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巴塞罗那省,那里甚至有1.8万人因为饥荒而丧生。
碰到这么个烂摊子,佛朗哥这个独裁头子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要是参战那就是往火坑里跳。他直接说了:“咱们连殖民地上的土著居民都对付不了,哪还有胆子去惹英法那些正规部队啊?”再说了,西班牙还欠着德国和意大利一屁股债呢——光德国就因为西班牙内战扔进去了2亿5千万马克不止。
地理优势:直布罗陀的独特庇护直布罗陀这个地方,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理条件,就像是得到了一张“特别通行证”。这个通行证,让它在很多方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说到直布罗陀,就不得不提它的地理位置。它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块宝地,四周被水域环绕,这样的地形让它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使得直布罗陀在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拥有了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条件。而且,直布罗陀的地理位置还给它带来了不少“便利”。比如说,因为它地处交通要道,所以航运、贸易都十分发达。这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过往的车辆都会在这里停留、补给,直布罗陀也因此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这种地理上的特权还让直布罗陀在国际关系中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地理位置重要的成员往往更有发言权一样。直布罗陀也因为它的独特位置,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可以说,直布罗陀的这种地理优势,就像是它的一张“免死金牌”,在很多方面都给了它特别的保护和便利。而这种优势,也是直布罗陀能够一直繁荣发展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班牙占据着关键的直布罗陀海峡,这就像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一道大门,引得英国和德国都想要跟它拉近关系。希特勒曾大放厥词,说要是西班牙能拿下直布罗陀,那就直接送给它。但佛朗哥却不客气,直接跟德国要起了“参战定金”,这让希特勒大为光火,骂他是个“贪心不足的家伙”,跟犹太人似的。
为了守住直布罗陀,英国给西班牙送去了粮食和石油,还暗地里同意西班牙把钨矿卖给德国,要知道,钨矿可是制造穿甲弹的关键东西。
这时,西班牙玩起了高超的两面手法。他们一方面派了个名叫“蓝色师团”的队伍,虽然实际上只有1.8万人,但穿着德军的制服去了苏联打仗;另一方面,却又对盟军敞开了港口大门。佛朗哥这家伙,更是在阅兵式上故意给德国元帅戈林穿小鞋,把他的座位排在了法国大使后面,结果把戈林气得直接摔门走人。
低调敛财:武器商人的鼎盛时期有些人,在乱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发财之道,他们就是那些军火贩子。不过,他们更喜欢用“武器商人”这个听起来更中性的称呼。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们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战乱频发,各地都需要武器来保护自己,或者去征服别人。于是,这些武器商人就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四处奔波,贩卖各种枪支弹药,从中谋取暴利。他们做事低调,从不张扬,因为这一行毕竟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可能惹上麻烦。但他们心里清楚,只要战乱不断,他们的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财源滚滚而来。那个时代,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定价,因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每当有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他们的仓库就会被一扫而空,然后他们再忙着补货,准备迎接下一波生意。就这样,他们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虽然他们的行为备受争议,但在那个时代,这似乎也是一种合理的生存方式。毕竟,乱世出英雄,也出商人。
西班牙那所谓的“中立”立场,其实就是他们发财的秘诀。他们给德国送去钨矿、铁矿,又偷偷给盟国倒卖高价药品、食品,这价格翻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就拿1943年来说,西班牙光是从德国那儿赚的外汇,就有1.2亿美金之多。
另外,他们还涉足情报交易。在马德里的那些小酒馆中,德军和盟军的间谍坐在一块儿畅饮,而西班牙的警察呢,就像是“碰巧”看不见也听不见,只顾着收取他们的保护费。
纳粹还涉足金融领域的洗钱活动。在瑞士银行遭到盟军封锁的情况下,他们通过西班牙银行来清洗从各地掠夺来的黄金。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从中抽取了高达15%的佣金。
战争结束后,欧洲很多地方都被破坏得很严重,但让人意外的是,西班牙的经济却逆势上扬。它的GDP竟然比战前还增长了20%,悄悄地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大赢家”,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佛朗哥的生活态度:从不选边站佛朗哥有着一套独特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他从不轻易选择站在哪一边。在他看来,世事复杂多变,盲目站队往往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因此,他始终坚持保持中立,不轻易表态。佛朗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盲目跟风或者为了迎合他人而站队,只会让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更愿意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观察周围的一切,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在佛朗哥看来,保持中立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而是要在了解事情全貌的基础上,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和价值观的选择。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被任何利益所诱惑,也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佛朗哥的这种生活态度,让他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了清醒和独立。他从不盲目站队,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佛朗哥非常明白赌博的一个基本原则:只要不参与下注,那你就不可能输钱。
1940年那会儿,德国在西欧那是势如破竹,挡都挡不住。西班牙呢,也趁机出兵,把德意英法一起管的丹吉尔给占了,这明显是在试探各方的反应嘛。
1941年的时候,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攻击。佛朗哥呢,他也很大张旗鼓地派了支叫“蓝色师团”的队伍去帮忙,不过他说得很清楚,“这些都是自愿去的,不是强迫的”。
1943年那会儿,斯大林格勒大战一结束,佛朗哥立马就火急火燎地把部队召了回来,还对外宣称要重回“完全中立”的状态。
这个借着纳粹势力爬上台的独裁头子,最后竟然因为选择“不卷入战争”而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默认,让他一直牢牢掌控大权直到1975年。他成了欧洲那个时期,唯一一个能安稳下台的法西斯老大。
总结:保持中立所要付出的和它所带给我们的思考说到最后,保持中立这个位置,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坐的。它背后有着不少需要我们去权衡和承受的代价。但话说回来,这些代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启示。保持中立,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各种立场和观点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往往需要我们舍弃一些个人的情感和倾向,去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而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但换个角度想,它也锻炼了我们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智。再者,保持中立还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孤立无援,甚至得罪某些人。因为我们的立场不明确,可能会让人误解我们的态度和意图。但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中立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所以,保持中立虽然有着不小的代价,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它让我们明白,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会成为我们未来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财富。
西班牙的“中立”不是出于道德的考量,而是出于精明的利益权衡。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弱小的国家在外交上可能没啥话语权,但可以利用地理位置和巧妙应对来谋求生存;战争中真正捞到好处的,常常是那些坐山观虎斗的投机分子。
有个西班牙老兵这样讲起过去:“战场上咱们没挨过枪子儿,倒是在酒馆里数钱数得胳膊酸。”这种悄悄赚大钱的路子,说不定就是小国家在动乱年代保命的绝招。
#百家说史品书季#
Powered by 11选5各种玩法出号概率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